首页 > 文章详情

“双减”背景下北京市特殊需要学生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与改进路径

作者:
杜媛 孙颖 朱振云 朱勃霖 史亚楠
出版日期:
2023年1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5508字
所属图书:
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22~2023)
摘要:

“双减”背景下实施面向特殊需要学生的课后服务,是学校丰富融合教育内容、拓展育人渠道和实现融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校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融合教育制度和专业支持体系,采取多种方式确保课后服务高质量实施和广泛覆盖,但是特殊需要学生的课后服务参与范围、家长的选择信心以及学校可获得的外部支持应被重点关注。对此,需要优先保障特殊需要学生接受课后服务,因地制宜地完善学校课后服务相关制度建设,统筹调配相关资源,不断提升面向特殊需要学生的课后服务水平。

关键词:

北京市“双减”课后服务特殊需要学生

作者简介:

杜媛:管理学博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政策与质量评价。

孙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政策与特殊教育管理。

朱振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孤独症儿童教育。

朱勃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特殊教育管理。

史亚楠: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政策与质量评价。

文章目录
北京市特殊需要学生课后服务的现实基础
  • (一)特殊需要学生就近就便优先进入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
  • (二)特殊需要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学校集体生活
  • (三)普通中小学校已构建较为完善的融合教育工作机制
  • (四)四级融合教育专业支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保障特殊需要学生获得充分课后服务的现实意义
  • (一)促进“双减”工作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 (二)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重要体现
  • (三)促进特殊需要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北京市特殊需要学生课后服务面临的现实挑战
  • (一)特殊需要学生需要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校内课后服务
  • (二)学校开展特殊需要学生课后服务需要更多外部支持
  • (三)特殊需要学生家长需要增强选择课后服务的信心
特殊需要学生课后服务实施的改进路径
  • (一)强保障,完善特殊需要学生课后服务的支持体系
  • (二)见实效,提升特殊需要学生课后服务的实施质量
  • (三)提信心,形成特殊需要学生课后服务的多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