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城镇化模式选择及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

作者:
邹一南
出版日期:
2022年6月
报告页数:
42页
报告字数:
34298字
所属图书: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趋势与政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农业转移人口迁移方向与迁入地人口承载能力错配是阻碍市民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形成这种错配的根源在于我国当前采取的是一种集中型城镇化模式。在城市经济理论中,对于中国应该采取鼓励大城市发展的集中型城镇化,还是限制大城市发展的分散型城镇化,始终存在较大的争论。从长期来看,城镇化模式的选择深刻影响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效,它是决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系列中短期政策有效性的共同的外生变量,因此有必要专门来对城镇化模式的选择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城镇化户籍制度流动人口农业人口福利结构

作者简介:

邹一南:经济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硕士生导师,校(院)教学与智库建设创新工程乡村振兴项目组首席专家,国家高端智库委托课题“高质量发展蓝皮书”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高端智库课题,在《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9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获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2017年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22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关键小事”调研攻关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1~15届优秀皮书奖、优秀皮书报告奖,2020年被团中央、人社部授予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文章目录
集中型城镇化还是分散型城镇化
  • (一)误区一:中国的城市规模过小、规模差异不足、集聚经济效益没有发挥
  • (二)误区二:最优城市规模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政府不应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增长
  • (三)误区三: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可以通过抑高提低的方式缩小区域差距,即“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模式的演变
  • (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重点发展小城镇、严格限制大城市
  • (二)进入21世纪之后:大城市地位的快速提升
集中型城镇化模式下城市福利的结构性差异
  • (一)城市福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二)城市福利水平评价指数测算结果及分析
·城市福利结构性差异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
特大城市户籍管制自增强机制的实证分析
  • (一)特大城市户籍管制自增强机制的形成
  • (二)特大城市户籍管制自增强机制的实证检验
破解特大城市户籍管制自增强机制的城镇化模式转型
  • (一)城镇化模式由集中型向分散型转变
  • (二)城市居民福利分配由不均等向均等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