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婚姻的教育和民族匹配:基于ChatGPT的量化分析及文本生成

作者:
郭茂灿 吴宇雨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20953字
所属图书:
魁阁学刊 2023年第2辑 总第9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以往关于中国婚姻匹配模式的研究大多关注教育匹配,而较少讨论民族身份在婚姻匹配中的作用。本文利用“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数据,采用对数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深入探索教育与民族身份在婚姻匹配中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同质性婚姻匹配的趋势逐渐增强,尤其是在夫妻双方都未受教育或都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组合中。此外,在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夫妻匹配中,丈夫受教育程度超过妻子的“下行婚”现象更为明显。在民族匹配方面,无论是族内通婚还是族际通婚,教育同质性婚姻匹配的趋势都在增强,尤其是在汉族内部。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似乎能对民族身份带来的差异起到补偿作用。特别是在族际婚姻中,当丈夫为汉族而妻子为少数民族时,教育对民族身份的补偿作用尤为明显。这体现在少数民族妻子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汉族丈夫的情况下,两者仍能匹配在一起。但在丈夫为少数民族而妻子为汉族的组合中,丈夫的受教育程度并不明显高于妻子。这些发现揭示了教育与民族身份在婚姻匹配中的复杂互动,并强调了教育在促进社会整合,尤其是在多民族背景下的重要性。从更深层次上看,这些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社会变迁和个体选择动力的新视角。

关键词:

民族身份婚姻匹配教育同质性“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

作者简介:

郭茂灿:郭茂灿,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吴宇雨:吴宇雨,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引言
文献综述
  • (一)跨国与时间趋势中的教育同质性
  • (二)教育同质性与身份同质性
  • (三)中国的教育匹配研究
数据、变量和方法
  • (一)数据
  • (二)变量
  • (三)方法
模型选择过程和结果
  • (一)教育同质性婚姻匹配的总体趋势
  • (二)不同民族婚姻匹配中的教育同质性
·总结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