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上海数字适老化实践模式优化研究

作者:
汪泓 崔开昌 李苗苗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1698字
所属图书:
上海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数字适老化建设是上海应对深度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数字适老化是要帮助老年人弥合数字鸿沟,加强数字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推动数字时代的社会公平。近年来,上海基于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便捷的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基本理念,加快推进了数字适老化实践进程,然而,老年人数字素养不高、社会数字产品脱节,阻碍了数字适老化模式效能的发挥。加强简化交互行为,提供数字友好型服务,强化家庭成员的数字技能引导作用,提升社会数字支持能力,培育老年个体信息知能,提升老年群体数字可行能力,是推进数字适老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上海数字鸿沟深度老龄化数字适老化

作者简介:

汪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专家, 上海市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曾任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区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长期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管理科学学会会长等职。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等10余项,以及各类省部级课题50余项。获得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各类省部级奖项30余项。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100余篇(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曙光学者和曙光跟踪学者。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崔开昌: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基金、养老服务、智慧养老。

李苗苗:硕士,青田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慧养老。

文章目录
上海数字适老化实践发展现状
  • (一)政府充分考虑老年人数字化水平差异
  • (二)政府发布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
  • (三)各方助力构建“数字适老”环境
上海数字适老化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数字技术不适老
  • (二)老年人数字素养薄弱
  • (三)家庭数字反哺意识欠缺
推动上海数字适老化实践模式优化的政策建议
  • (一)简化交互行为,提供数字友好型服务
  • (二)强化家庭成员的数字技能引导作用,提升社会数字支持能力
  • (三)培育老年个体信息知能,提升老年群体数字可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