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童年的社会学话语

作者:
郑素华
出版日期:
2024年7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38022字
所属图书:
童年的社会学视野:国外童年社会学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新”“旧”童年社会学的不同观点、主张与立场。“新”童年社会学不再将儿童、童年的议题归入家庭、学校等主题之下,而是将童年本身作为关注的核心,并对以往的社会学方法予以批评,提出了新的观点。
关键词:

儿童童年传统社会学儿童/童年研究

作者简介:

郑素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儿童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编委、杭州市儿童友好研究联盟理事。台湾政治大学、英国斯特灵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童年社会文化理论、现代童年空间、童年多学科对话等。著有《儿童文化引论》《审美教育行为特征探析:人类学美学的视野》《童年与文化》《童年的栖居》(合编)等。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不被看见的儿童
  • 儿童在传统社会学中的位置
  • 传统社会学儿童/童年研究的特征
  • 传统社会学儿童/童年研究的类型
  • 儿童/童年研究的“主导框架”
第二节 童年的新社会研究
  • 新观点,新认识
  • 新范式的基本特征
  • 社会化理论的反思
  • 科萨罗的扩展:解释性再生产
  • “新”“旧”童年社会学的争议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