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领导干部对2005~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基本看法
作者:
谢志强
出版日期:
2005年1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5930字
所属图书:
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51-66
陆学艺
黄平
汝信
李培林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对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八点看法:对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的总体评价好于2004年,西部地区领导干部的评价要高于东中部地区的评价;对2005年改革的总体评价好于2004年,不同地区干部的评价有一定差异;感觉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有所上升的被访者所占比例较2004年略有降,但不同地区的领导干部的看法有较大差异等。其次介绍了对2006年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社会形势的十点看法和建议:超过90%的人对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越是西部地区的领导干部,信心指数越高;近七成的人对所在地区2006年居民生活水平持乐观态度,西部地区领导干部的预期最高;当前中国要特别注意解决好哪些问题? “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成为首等。
关键词:
中国
改革
社会形势
收入差距
生活水平
2005~2006
作者简介:
谢志强: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结构、社会政策与城镇化等问题的研究。
相关报告
党政领导干部对2004~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基本看法
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05~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就业形势:关注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5~2006年:中国收入分配问题与展望
从收入差距到财富鸿沟:我国社会不平等的新趋势
力挽狂澜:中国社会发展迎接新挑战——2008~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中国改革:无锡的故事
“十三五”资源环境改革和发展的内容
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
文章目录
对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八点看法
1.对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的总体评价好于2004年,西部地区领导干部的评价要高于东中部地区的评价
2.对2005年改革的总体评价好于2004年,不同地区干部的评价有一定差异
3.对2005年经济、政治、社会和外交各领域工作进展情况的评价 “处理国际事务”和“处理台湾问题”进展最显著,“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和“调整收入分配”最不显著
4.感觉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有所上升的被访者所占比例较2004年略有下降,但不同地区的领导干部的看法有较大差异
5.谁是近年来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高度一致
6.“经济持续发展”、“人心稳定”和“政治稳定”是衡量社会形势是否稳定的主要标志,但不同地区的干部各有侧重
7.收入差距、地区发展差距和社会治安是2005年社会形势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
8.近年来调整各种重大关系的情况有快有慢,有喜有忧。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统筹得最好,城乡关系的统筹任重道远
对2006年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社会形势的十点看法和建议
1.超过90%的人对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越是西部地区的领导干部,信心指数越高
2.近七成的人对所在地区2006年居民生活水平持乐观态度,西部地区领导干部的预期最高
3.今后一段时期保持社会稳定的主要条件,最重要的仍然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不同地区的领导干部对此的认识有较大差异,与2003年的调查有较大不同
4.当前中国要特别注意解决好哪些问题?“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成为首选
5.对2006年改革的关注重点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被关注
6.今后一段时期改革顺利推进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保持社会稳定”和“宏观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依然成为首选
7.政治体制改革要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处理好党政关系”最重要
8.改革对领导干部个人利益得失会有怎样的影响?改革将会使领导干部获得好处的预期较为平稳,“受损失”的预期普遍降低,但说不清的情况越来越多
9.“体制不完善”和“‘三农’问题严重”是当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主要因素
10.“贫富悬殊”、“金融危机”和“高失业率”是中国当前必须注意的主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