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论规模化与组织化进程中的小农户研究

作者:
达林太 郑易生
出版日期:
2019年7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3244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1世纪初,国家对农牧业的资助力度逐渐加大,对农牧业现代化改造的项目也越来越多,针对产业组织的多样性及其组织的绩效,学界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一些学者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SCP)的观点和方法引入中国农(牧)业产业组织分析,靳相木:《试论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着重于农业产业化实践的理论解释及比较分析》,《农业技术经济》1998年第1期。希望通过引入“产权结构-行为能力-经济绩效”的分析线索,罗必良等:《农业产业组织:演进、比较与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探讨农村经济组织的多样性与不同农(牧)业产业组织经济绩效差异的根源。但针对规模化公司、合作组织和个体农户不同组织资金使用的绩效的实证研究文献较少。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都有一些标志性的现代化农业公司,它们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可观的土地经营规模、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农业工人。李燕琼:《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突破》,《经济学家》2007年第5期。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同时,在2008年之后,在政府的扶持下又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合作社。厉以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徐旭初、吴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5期。通过规模化与合作化取代小农成为学界和政界的共识。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张晓山:《促进以农产品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社的发展——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1期。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9期。宋洪远:《中国新农村建设:政策与实践》,《农村工作通讯》2012年第19期。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达林太:蒙古族,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楚日雅牧区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了十多项关于草原生态与经济的国际研究项目,现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组织体系研究”,出版专著八部。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学。

郑易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发表论文包括:《90年代中国环境污染损失估算》、《自由交换、自由权利与自组织行为——中国经济关系契约化进程》、《中国经济发展对产业组织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公共资源与公共秩序——有关社会成本问题的理论》、《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中国的环境与经济至上主义》。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增长与生产率(关于资本部分)》、《深度忧患——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与江河开发》(主编)、《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主编)。

文章目录
家庭经营、合作社经营和公司经济效益比较
  • (一)样本的选取及调研地产业背景说明
  • (二)生产要素的投入
  • (三)三种经营主体的产出及其效益
  • (四)大规模草场(土地)经营并非一定带来更多的畜产品收益
分析三种经营主体不同效益的原因
  • (一)为什么规模化公司的效益不如家庭经营
  • (二)为什么合作社的效益不如家庭经营
对规模经营、合作经营和农牧户经营的一些讨论
  • (一)公司牧场在小农面前并没有发挥出很好的作用
  • (二)合作组织的实践是农民的希望,规范其制度有可能促进中国农业发展
  • (三)小农自身的组织化是否以健康的家庭经营作为长期基础
  • (四)家庭经营者阶层所处的生态位决定了它是国家最需要支持的力量
  • (五)去小农的规模化必然会导致基层政权的去组织化
结论与对策建议
  • (一)小农的家庭经营的长期存在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 (二)国家通过扶持家庭经营户完成基层政权的再组织化
  • (三)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创新
  • (四)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保障小农的现代化
  • (五)重建农牧区社区,从目前看是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