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民工工资增长背后的不平等现象研究

作者:
蔡禾 李超海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6535字
所属图书:
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农民工的收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持久不衰的学术话题和政策焦点,不可否认,与20世纪的农民工状况相比,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的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全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全国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全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http://www.stats.gov.cn/tjsi/zxfb/201405/t20140512_551585.html。自2008年至2013年,中国农民工的一般月平均工资由2008年的1340元/月增长到2013年的2609元/月,年均增长率为14.25%。根据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师2006~2010年在珠三角地区的问卷调查结果,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数据来源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师在珠三角地区进行的4次大规模问卷调查,包括蔡禾教授主持的2006年“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课题;刘林平教授主持的2008年“流动与权益——珠三角农民工的追踪研究”课题,2009年“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农民工的影响”课题,2010年“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06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为1093元/月,2008年为1521元/月,2009年为1566月/元,2010年为1848元/月,年均增长率为14.03%(见表1)。全国和地区层面的调查数据均揭示了农民工月工资逐步增长的态势,增幅均较高且基本接近。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蔡禾:1954年出生,1987年获得中山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与企业组织,先后出版《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城市社会学讲义》、《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失业者群体特征及其社会保障》、《文明与代价——婚姻的嬗变》、《现代社会学理论述评》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

李超海: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精神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政策、城市社会学、婚姻家庭和精神文明研究。

文章目录
·问题提出
工资研究的理论视角
  • (一)人力资本理论
  • (二)劳动力供需理论
  • (三)谈判工资理论
  • (四)政府干预
·农民工工资结构变化与增长分析
农民工工资增长的个体分析
  • (一)样本描述(见表4)
  • (二)分析变量(见表5)
  • (三)农民工工资总量、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的回归模型
  • (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月人均GDP)与农民工工资总量、工资结构的多层次模型
  • (五)纳入最低工资标准后农民工工资总量、工资结构的多层次模型
小结与讨论
  • (一)小结
  • (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