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

作者:
蔡禾 王进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6374字
所属图书:
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要构成要素,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据统计,目前农民工的规模已达1.2亿。但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并没有随着这一进程迅速消失,农民工在企业和城市遭遇的不平等,以及如何缩小乃至消除这些不平等,始终是政府、学者和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20世纪80年代,人们关注的是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使广大农民获得合法、平等地在城市就业的权利;90年代,人们进一步关注到与农民工城市就业相联系的如失业保险、退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权利;进入21世纪,人们的注意力开始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转向公民保障权利,如义务教育权利、生存保障权利(指最低住房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权利)等。然而,中国的户籍制度决定了中国的公民权利实现具有“属地化”特征,即获取义务教育、生存救助等公共产品的权利是以地方户籍身份为凭证的。所以,农民工要充分实现自己在打工城市的劳动保障权利,进而实现自己在打工城市的公民权利,就必须获得打工所在地的城市户籍,实现永久性迁移。因此,“户籍制度已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研究及相关政策制定中的焦点问题”(朱宇,2004a:52)。解决农民工的城市户籍,使那些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能永久地迁入城市,被看作改变农民工目前遭遇的不平等,减少大规模的乡—城循环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促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根本选择(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6:51)。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蔡禾:1954年出生,1987年获得中山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与企业组织,先后出版《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城市社会学讲义》、《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失业者群体特征及其社会保障》、《文明与代价——婚姻的嬗变》、《现代社会学理论述评》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

王进:南京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体育赛事研究中心专家,江苏省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人才培养、体闲体育。

文章目录
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
  • (一)国外关于人口迁移的理论和研究
  • (二)暂时性迁移、永久迁移与中国的户籍制度
  • (三)国内关于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实证研究
概念分析和研究假设
  • (一)行为意义和制度意义上的永久迁移意愿
  • (二)个体迁移动力与制度合法性压力
  • (三)研究假设和概念的操作化
数据和方法
  • (一)数据
  • (二)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结果
  • (一)变量的基本分布
  • (二)是否愿意放弃土地与永久迁移意愿
  • (三)户口迁移意愿与永久性迁移
  • (四)四类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比较
理论讨论与政策思考
  • (一)经济理性与永久性迁移
  • (二)社会理性与永久性迁移
  • (三)社区社会地位与永久性迁移
  • (四)地域因素与永久性迁移
  • (五)若干政策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