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社会工作的“绞溢”病象及其诊治的可能路径

作者: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0663字
所属图书:
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工作源起于19世纪末西方工业革命时期,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它主要发挥社会安全阀和稳压器的功能。鉴于此,一些学者期望通过沿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运行模式来缓解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类似社会问题。目前,这种期望已演变为一种集体性诉求。然而,就在社会工作即将正式全面付诸实施之际,人们却发现强行移植的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实务、价值和技巧等与中国社会的实际是不完全相融的,这使我国的社会工作在专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绞溢”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行再检视,以找出排异症状的相关病理及诊治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绞溢”现象之表征
  • 1.专业身份的纠缠不清
  • 2.理论与实务的断层
  • 3.表达性与现实性的冲突
“绞溢”现象存在之原因
  • 1.社会工作的“自我殖民化”
  • 2.社会工作的“麦当劳化”
  • 3.社会工作的“剧场化”
“绞溢”病象诊治的可能路径
  • 1.非专业、半专业和专业救助资源的整合
  • 2.理性和感性助人价值观的融合
  • 3.职业化和去专家化的角色定位
  • 4.福利性和经营性策略的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