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死亡、丧恸与调适——“5·12”灾后丧亲青少年哀伤辅导

作者: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7页
报告字数:
4902字
所属图书:
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08年5月12日,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地震,这是一场震惊全国乃至全球的灾难。据官方统计数据,在这场灾难中共计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这一悲剧性的灾难不仅掳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更使存活者置身于风险生存境遇中而惶惶不可终日,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更难以应对这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他们通常反复回想地震事件的发生过程,甚至产生梦魇,并且深陷在创伤经验里。因此,我们探讨灾后丧亲青少年哀伤辅导策略,这对预防和化解青少年“二次身心危机”、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灾后丧亲青少年可能的一些心理、行为特征表现
  • 1.青少年对于灾难中亲人死亡的印记
  • 2.青少年灾后自我罪疚感的萌生
  • 3.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麻木、冷漠现象
  • 4.灾后青少年对于他人关爱的逆反和厌烦
  • 5.灾后青少年对于生命意义的探寻
灾后丧恸青少年哀伤辅导策略
  • 1.对于丧恸青少年的初步评估
  • 2.与丧恸青少年的关系建立
  • 3.丧恸青少年哀伤辅导的三个重要环节
  • 4.诉诸情感使丧恸青少年接受现实、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