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也是一种制度化的助人方法与职业,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经过近50年的发展,经历了非专业化、初步专业化、高度专业化等过程而具备了专业价值、伦理操守、系统理论、实践技巧,从而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和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引发的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中国家普遍抱有一种专业理想主义倾向,寄希望于以社会工作应对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因此纷纷效仿欧美国家兴办社会工作教育、设置社会工作机构、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随着“进口”的社会工作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不亲和”现象,20世纪70年代,学者们开始质疑西方社会工作模式,特别是美国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适切性,从而提出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自此,本土化也成为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为了能进一步从宏观上把握当前国际社会工作相关领域的研究脉搏,我们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大致提出三个问题:何为本土化;为何本土化;如何本土化。以这三个问题为导引,分别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内涵、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论辩、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策略等方面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