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儿童康复工作

作者:
凌彩庆
出版日期:
2015年3月
报告页数:
44页
报告字数:
24703字
所属图书:
灾后儿童社会心理工作手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四川省绵竹市汉旺学校、中新友谊小学在地震中财产损失严重、人员伤亡大,有226名学生不幸遇难,100余名学生严重受伤。为回应伤残学生的需要,项目在两所学校建立社工站。地震中受伤致残特别是截肢儿童出院后面临着一系列需求,陈会全、欧羡雪(2013)认为他们除有身体康复需求之外,还有自我认同和回归社区的需求。“生态视角”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地震致残儿童出院后会面对压力情境,如个体的需要上升,同时满足需要和依赖的能力却下降,而环境可能也无法满足伤残儿童日益增加的需要,人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被身体致残打破。为了达致“平衡”状态,社工站尝试引入“社会包容”(Social Inclusion)的概念以回应地震致残儿童失衡后产生的多样化需要。李楚翘(1997)指出“社会包容”不同于“正常化”(Normalization)和“社会融合”(Social Integration),后者是假设弱能人士是异常或被边缘化的,而康复就是要把他们纳入所谓“正常人”的生活和行为模式中,通过构建残疾人的各种能力,把他们从社会边缘处带回主流。“社会包容”强调人本身的价值和生活于社区的事实,它支持伤残人士自主轻松地生活于开放的、包容的和多元化的社会中,并通过积极的交互影响实现双方的动态平衡(陈会全、欧羡雪,2013)。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凌彩庆:凌彩庆,女,壮族,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09年8月起为香港理工大学四川“5·12”灾后重建学校社会工作项目绵竹市汉旺学校社工站、中新友谊小学社工站驻站社工。2013年就读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硕士,中级社会工作师。王海燕,女,2009年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四川灾害社会心理工作项目助理督导,同作者一起从事跨专业的儿童康复社会工作,对本章框架搭建、资料收集、内容撰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章行动表1康复筛查由索光虎、罗英敏撰写。

文章目录
·概述
行动表1 康复筛查
  • 1.理念
  • 2.目标
  • 3.主要行动
  • 4.实施留意事项
  • 5.工作反思
行动表2 伤残儿童个案服务
  • 1.理念
  • 2.目标
  • 3.主要行动
  • 4.实施留意事项
  • 5.结束
  • 6.专业反思
行动表3 伤残儿童家长服务
  • 1.理念
  • 2.目标
  • 3.主要行动
  • 4.实施留意事项
  • 5.专业反思
行动表4 伤残儿童家庭服务
  • 1.理念
  • 2.目标
  • 3.主要行动
  • 4.实施留意事项
  • 5.反思
行动表5 艺术组服务
  • 1.理念
  • 2.目标
  • 3.主要行动
  • 4.实施留意事项
  • 5.专业反思
行动表6 伤残儿童义工服务
  • 1.理念
  • 2.目标
  • 3.主要行动
  • 4.实施留意事项
  • 5.伦理考量
  • 6.专业反思
·康复筛查表
·康复治疗家访登记表
康复家庭需求评估访谈表
  • 家庭访谈
  • 家庭图
  • 康复家庭需求评估表
“团团拜——家庭春聚会”计划书
  • 背景
  • 理念
  • 目的及目标
  • 相关资料
  • 工作时间表
  • 活动内容及方式
  • 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案
  • 评估方法
“让生命舞动起来”艺术组(1阶段)计划书
  • 背景
  • 目标
  • 服务对象
  • 时间安排
  • 招募方法
  • 集训日程及活动安排表
“让生命舞动起来”艺术组日常规范
  • “星星评选”制度
  • 演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