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劳动过程的去技术化、空间生产政治与超时加班

作者:
蔡禾 史宇婷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23733字
所属图书:
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加班”现象的出现以及对其的定义,与法定工时制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雇员被工作单位安排在法定工时以外继续工作或从事与工作有关的事务即视为发生了加班;而“超时加班”,即指雇员在法律允许延长工时的范围外被安排加班。加班以及超时加班的现象背后,牵涉到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重要议题,近年来经由大众媒体报道,以及相关调查报告的出版(如《2006年中国劳动统计数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3年报告》等),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蔡禾:1954年出生,1987年获得中山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与企业组织,先后出版《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城市社会学讲义》、《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失业者群体特征及其社会保障》、《文明与代价——婚姻的嬗变》、《现代社会学理论述评》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

史宇婷: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理论背景与研究思路
  •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视野下的“去技术化”(deskilling)
  • (二)劳动政治的“空间性”与作为劳动控制的“空间”
  • (三)研究思路
·数据、变量和方法
·研究发现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