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关于“开放的乡村教育”的探索与对话

作者:
毛刚强 阮运彬
出版日期:
2019年10月
报告页数:
39页
报告字数:
32022字
所属图书:
屯堡村社教育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首先以泥沟村为例,叙述了以教育文化撬动文化教育的乡村复育给号营村带来的启示。其次,以田字格为案例,凸显了乡村学校价值重估与城乡共建的时代意义,叙述了乡土人本教育对人格基底的形塑作用。最后,以岩寨村案例,叙述了社会工作对民族社会教育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乡村教育教育实践号营村乡土教育

作者简介:

毛刚强: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中国西部社会建设调查研究暨实验中心副主任,法学博士,社会工作专业副教授,贵州社区建设与乡村治理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拥有十余年反贫困与社区发展工作经历,是贵州民间公益的主要推动者,也是贵州本土专业性、职业化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的主要推动者。曾在贵州50多个村开展过农村社区工作,培育、支持过贵州20余家社会工作机构、各种专业性社会服务组织、发展机构的成立与发展。

阮运彬: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以教育文化撬动文化教育的乡村复育
  • 撞击:丰厚的历史与衰败的眼下
  • 衰败的遗产地及生存的困惑
  • 内外部整合的教育干预及其担当
  • 小结:泥河沟案例的启示
第二节 以乡土人本教育形塑人格基底的扎根探索
  • 反思乡村教育
  • “十年磨一剑”
  • 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
  • 田字格乡土人本教育的启示
第三节 社会工作推动的民族社会教育
  • 社会教育的理论内涵
  • 社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 岩寨村的社会教育实践
  • 岩寨村社会教育实践的启示
  •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