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主体性的再思与打造:社会工作视域中的农民工

作者: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8243字
所属图书:
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工作肇始于19世纪末西方工业革命时期,是一门融会多元助人理念和价值技巧的应用社会科学,更是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的衍生物。毋庸赘述,工业革命引发规模性的社会流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空间上的迁徙致使他们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危机和挑战,如物质资源匮乏、心理机能失调、身份认同危机、家庭功能骤变、社会资本缺乏、社区融入受阻等。究其缘由有二:其一,社会制度、社会结构与社会政策在某些方面欠缺合理性;其二,当事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生命动力和韧性,自我效能感低。对此,西方社工除了从宏观(制度、政策和结构)层面试图介入之外,更多从微观(当事人)层面进行积极的干预,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步发展出一套异于传统和基于“生命主体性”的救助理念,诸如从扶贫济困发展为助人自助,从怜悯同情演变为增能赋权,从外部干预转变为激发潜能,从单纯的社会给予过渡到人的自主发展。社工正是诉诸这种全新的救助理念而极大舒缓了新移民的身心危机,有力助推了“农民”向“市民”的顺利转化,加速了社会的成功转型。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引言
被“客体”和“物化”的生命 “缄默文化”中的农民工
  • 1.社会情境塑造的“问题人”
  • 2.吸纳社会中被排斥的“边缘人”
社会工作理念观照下的农民工主体性再思与打造
  • 1.充权 农民工主体性回归策略
  • 2.叙事 讲述农民工的生命故事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