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边疆地区一般来说,滇西边疆地区指云南省保山以西地区,即今德宏州、怒江州和保山地区的腾冲、龙陵等地,西南邻缅甸。在本书的行文中,有时也称为滇西边区。历史上多为少数民族聚居,直到明初中原王朝在腾冲、龙陵两地建成较为巩固的根据地,才有较多汉人进入,但在整个地区人口中只占少数。甚至到了清末,少数民族人口仍多于汉族。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腾越乡土志》载,当时腾越厅(今腾冲县)在籍人口为121149人〔参见(清)寸开泰等纂《腾越乡土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第73页〕。而据同时代人估计,少数民族人口达到了百万以上〔参见杨发锐《腾越人种考》,《东方杂志》第4卷第5号,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又见《新民丛报》第四年第十五号(原第八十七号)所载《云南腾越厅属物产种人矿厂调查》之(乙)种人〕。后者的估计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对于说明腾越地区汉族人口少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腾越厅如此,滇西其他地区的情况当相去不远,尤其在腾冲以西的“怒俅”地区(今怒江州),更是汉人少至,几视同化外了。该地区民族构成较为复杂,有傣、景颇、崩龙、傈僳、阿昌、怒等族世居,历朝方志中记载了以百数的各类“种”“人”“人种”“人类”“族”“种族”等。各封建王朝对滇西边区的少数民族,唐宋是“羁縻”,元以后实行“以夷治夷”的土司制度,清中期云南大规模改土归流,滇西边区基本未被触动,至清末民初,大部分地方还属于半独立的土司治地。包括著名的腾龙十土司,即陇川宣抚司(今陇川县)、南甸宣抚司(今梁河县)、干崖宣抚司(今盈江县)、遮放副宣抚司(今潞西市南部)、芒市安抚司(今潞西市北部)、猛卯安抚司(今瑞丽市)、户撒长官司(今陇川县)、腊撒长官司(今陇川县)、勐板土千总(今潞西市东南部)及今属保山地区的潞江安抚司等。此外级别较低的土司,以及土司所封土目,更是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