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文化混搭条件下的地位感知对弱势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

作者:
张庆鹏 卢芳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30484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2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研究主要关注处于相对弱势位置的个体在文化混搭条件下的地位感知对其创造力的影响。研究者设定了两类文化混搭场景,并基于地位感知的两种取向来探讨上述影响过程,第一种取向是基于平等地位感知的均衡取向,第二种取向是基于低地位感知的失衡取向。研究结果支持了均衡取向下的创造力促进效应。(1)在“性别混搭”的生活话语场景下,女性在均衡取向下的平等地位感知比失衡性的低地位感知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在“国别混搭”的新闻话语场景下,中国人的平等地位感知比低地位感知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更明显。(2)独立性自我构念的强弱变化调节了地位感知对创造力的提升关系,高独立性个体在创意任务中更容易受到地位感知的影响。(3)在“中美混搭”的条件下,平等地位感知会削弱中国被试寻求内群体归属的需求,进而在此中介作用下提高了创造力水平。

关键词:

文化混搭地位感知均衡取向失衡取向个体创造力

作者简介:

张庆鹏:男,1982生,山西吕梁人,201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任教(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在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担任研究人员。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为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6年“羊城青年学人”资助对象、第四届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文化与社会心理学、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与亲社会行为塑造、青少年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区服务。

卢芳: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

文章目录
·引言
理论综述与研究概览
  • (一)文化会聚主义与文化混搭
  • (二)文化混搭情况下的地位感知
  • (三)文化混搭中的地位感知与弱势群体成员的创造力
  • (四)地位感知提升创造力的群体作用机制
  • (五)研究概览
研究1:女性在位置分配任务中的地位感知和创造力的相关关系
  • (一)被试
  • (二)研究过程
  • (三)结果
  • (四)讨论
研究2:性别混搭条件下的地位感知对女性创造力的影响
  • (一)被试
  • (二)研究过程
  • (三)结果
  • (四)讨论
研究3:国家地位感知对中国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及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
  • (一)被试
  • (二)研究过程
  • (三)结果
  • (四)讨论
研究4:群体归属需求在国家地位感知和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 (一)被试
  • (二)研究过程
  • (三)结果
  • (四)讨论
·讨论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