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蓉蓉
机构: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个人简介:

安徽合肥人。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外人才与国际迁移、独生子女代的人口问题、区域人口与公共政策等。近年来,主持“海外人才回流与社会适应”“城镇化进程中安徽农村人口变迁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研究”“‘十二五’安徽省出生性别比变动趋势分析”等省部级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讲授的课程主要有社会统计学、社会研究方法、人口分析技术、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

  • 海外人才回流与社会适应:上海案例
    王蓉蓉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深入研究海外人才回流和回流后的社会适应过程,对中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加深理解国际人口迁移理论和社会适应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书基于翔实的侨情普查数据和丰富的访谈资料,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系统梳理中国近代以来人才国际流动的历史演变和人才外流、回流的现状。第二,在深入分析回流海外人才群体特征的基础上,从海外人才具有的不同身份入手,立体研究不同身份海外人才的回流意愿、回流动因以及回流海外人才分别在职业和经济成就、家庭和社会关系、文化认同三个方面的社会适应状况。第三,讨论国际人口迁移理论和社会适应理论在解释我国海外人才回流行为时的适用性问题。
  • 上海海外人才回流与社会适应研究绪论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范围内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国际人口迁移现象。19世纪中叶,受产业革命的影响,国际人口开始大量迁移,移民主要从欧洲流向新大陆。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人口迁移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表现在规模较前期明显增大。从地区结构来看,欧洲由传统的人口迁出区转变为人口迁入区,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成为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流。究其原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对移民产生了强大的“拉力”和“推力”,从而形成了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宏观流动趋势。在这些国际移民中不乏诸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的“精英”,国际移民的迁入给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使其经济、科技各方面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同时使原本已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的人力资本损失和经济损失。但是,自二战以后,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就业、创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世界范围内在主要的国际人口迁移流向之外出现了一股新的迁移流,即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原本一些典型的“精英”外流国家开始出现大量海外人才回流的现象71225657。
    关键词:
  • 上海人才回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传统上,迁移被视为人口跨越一定行政区域边界的永久性迁移。在人口迁移理论发展初期,研究者较多关注人口从居住地或居住国迁往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 中国人才国际流动历程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中国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文明的先列,多有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少有出国学习者,更没有对外派遣过留学生。直至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门户被迫打开,才有了国人走出国门、留学异国的可能。若将1847年香港马礼逊学校校长布朗因病回美国,携带容闳、黄胜、黄宽三人赴美留学作为近代中国人留学西方的先河的话,中国留学生史迄今已有172年之久。这一百多年间,中国经历了清政府被推翻、北洋军阀混战、“黄金十年”和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中国的人才国际流动也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坎坷之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才国际流动的背景不同,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体现了我国人才国际流动的演变历程。本章共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概述我国人才国际流动的历史演变和历代关于人才国际流动政策的历史变迁过程,描述了中国近现代人才国际流动的状况。第二部分围绕我国目前人才国际流动的现状,从人才外流和人才回流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 上海市海外人才回流的现状及社会人口学特征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敌对政策,进行全面的经济封锁,当时我国只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互派留学生的交流计划。
    关键词:
  • 海外人才回流意愿分析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迁移理论的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人才回流现象的出现,关于人才回流的研究得到广泛的重视,并且从国际迁移的视角出发,针对影响人才回流行为的因素展开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既有研究多把人才完全当作一个经济个体,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的各种经济、政策等宏观因素,却忽视了群体内部回流意愿的差异性,更忽视了作为社会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迁移因素对海外人才回流意愿的影响。因此,从人口学的视角研究影响海外人才回流意愿的微观因素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 海外人才回流动因分析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回流海外人才为何没有选择留在居住国,而是选择回国?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问题,回流是结果,那么回流原因是什么?动因是学者们用于解释迁移行为的原因变量,动因涉及诱因与目标,研究中可以透过目标或诱因来了解迁移者的迁移动因,因为目标是客观的,是可以被调查的。目标是人们期望通过迁移获得的一种目的物或事件,它诱发人们采取行动,迁移正是用于达到目标的行为方式。“迁移行为的完成包括需要或诱因力量的运作、行为的采取以及抵达目的地后的调适,动机会涉及所有这些移动过程的步骤。”因此,关于迁移者整个迁移过程的研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迁移决策时诱因的影响、迁移行为的发生和迁移后的社会适应,将三个方面具体操作化即迁移意愿研究、迁移动因研究和迁移后社会适应研究。海外人才的回流行为属于国际迁移的一种,从而关于他们迁移过程的研究也应该包含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将主要探究海外人才回流的动因以及不同身份海外人才回流动因的差异。?=
    关键词:
  • 海外人才回流后社会适应分析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国外研究学者发现,当海外旅居者回国时会出现文化休克现象。之后,关于文化休克现象,国外学者们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那么对于我国回流海外人才来说,他们是否同样会遇到文化休克呢?他们回国后是否出现了社会不适应的状况?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他们的社会不适应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较多的是一概而论地分析海外人才回流后受到的文化冲击状况,却忽略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工作性质和所面临的不同工作环境对他们在国内社会适应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人口特征的回流海外人才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回国后的社会适应状况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本文将回流海外人才的工作按制度性质分为三种不同的社会工作环境:自主创业、体制内工作和体制外工作,分别讨论他们回国后的社会适应状况。
    关键词:
  • 上海海外人才回流与社会适应结论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人才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历了人才大量外流阶段后,我国海外人才回流潮在改革开放以后悄然到来。我们在为海外人才回流数量不断增长感到欣喜的同时,仍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为什么海外仍有大量人才没有回流?已经回国的海外人才为何会再次外流?细究这两个问题会发现,这其实涉及海外人才回流行为的整个过程:回流意愿、回流动因以及回流后的社会适应,理解这一过程对我们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 安徽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社会关怀项目基线调查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发展能力不足、心理适应能力受到挑战、生活照顾不足、有效组织不够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对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关怀和帮扶政策,准确了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基本现状和现实诉求,为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和帮扶提供现实指导,本文对全省66个社会关怀项目县的部分目标家庭开展了基线调查和分析,掌握了这些特殊家庭的基本需求和主要特征,并据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