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家庭背景对子女教育成就的影响

作者:
柳皑然 李汪洋 谢宇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0591字
所属图书: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8~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作为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渠道与阶层代际传递的重要机制,教育历来是社会科学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国际现有的研究显示,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通常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以及家长的职业这几个标准来衡量)对于儿童的教育成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儿童的教育成就也因此从早期就出现不平等的情况。具体来讲,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在教育成就方面显著低于来自更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Duncan et al.,1994;Duncan et al.,1998;Duncan et al.,2010)。

以往的研究对于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持有不同的观点。一部分研究认为,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家庭间经济资源的差异。具体来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充裕的财富,这使得这些家庭的家长可以购买更多且质量更优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如为孩子请家教、送孩子去补习班或课外辅导班等。同时,相对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家长,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家长还有能力改善家庭的居住环境,如购置图书和电子产品等,从而为儿童营造一个稳定和有利于认知能力与学业发展的家庭物质环境(Becker & Tomes,1994;Duncan et al.,1994;Kaushal et al.,2011)。与以上这些认为经济因素对于教育成就有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不同,另一些研究认为,导致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儿童在教育成就方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背景家庭的家长在养育儿童的行为、策略与态度方面存在不同。比如,来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家长普遍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从而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认同。这使得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儿童的教育事务中,更加关心和注重自己孩子的学业发展和成就(Lareau,2011;Mayer,1997)。

关键词:

家庭背景子女教育成就少儿教育

作者简介:

柳皑然: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李汪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助理研究员。

谢宇: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当代中国中心主任。

文章目录
·文献与研究设计
·数据与变量
分析与结果
  • 1.家庭背景因素与少儿教育的关系
  • 2.家庭背景因素与少儿教育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