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人类学与公共健康: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作者:
张有春 杜婷婷
出版日期:
2021年5月
报告页数:
48页
报告字数:
40743字
所属图书:
多学科视角下中国健康发展前沿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类学对地方性疾病的认知和对医疗卫生实践的关注与人类学自身的历史一样久远。正是长期的跨文化学术实践,使人类学对疾病与健康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认识,并在人类学家参与与公共健康相关的实践中发挥着作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参与双边及多边国际健康(International Health)项目的过程中,医学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正式形成,此后一直有人类学家活跃在国际健康的舞台上。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公共健康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及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部分人类学家以参与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防治为契机,逐渐卷入了与公共健康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学的学术视野与生存空间,也推动了艾滋病、吸毒、养老、临终关怀、慢性病等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人类学公共健康健康观

作者简介:

张有春:甘肃山丹人,人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医学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研究,著有《贫困、发展与文化》《医学人类学》《田野四辑》《身体、叙事与主体性》《人类学、发展与后现代挑战》(译著)等。

杜婷婷: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人类学的健康观
  •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健康观
  • 生物文化视角下的健康观
  • 健康问题的批判视角
第二节 国际健康舞台上的医学人类学
  • 国际健康的历史发展与实践领域
  • 国际健康舞台上的医学人类学
第三节 中国人类学的公共健康实践
  • 研究主题多样化
  • 理论视角的多元化
  •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术取向
第四节 中国人类学公共健康实践的困境与展望
  • 困境与不足
  • 应对与展望
·小结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