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的基层实践分析报告

作者:
陈锋 宋佳琳
出版日期:
2022年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0909字
所属图书:
2021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摘要:

本报告立足于“接诉即办”改革实践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多个街道和社区的参与观察与深入访谈,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分析了“接诉即办”对于推动基层治理转型的积极效果,包括提升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规范化程度,并增强干群之间的联系,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大大提升。但调研也发现,出现部分弱公共性需求,治理主体权责模糊,主动治理意识不足等问题。研究认为,居民诉求成本过低、基层权责不平衡、常规主动性治理能力较弱是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深化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社区治理接诉即办12345热线

作者简介:

陈锋: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乡基层治理、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等十余项,出版专著《乡村治理的术与道——北镇的田野叙事与阐释》,在CSSCI、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咨政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与厅局级决策部门采纳。曾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北京市第十四届优秀调查研究成果优秀奖、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等重要奖项。先后入选北京工业大学优秀人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北京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

宋佳琳: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人员。

文章目录
北京市“接诉即办”的运作流程与基层治理实践成效
  • (一)基层治理中“接诉即办”的运作流程
  • (二)“接诉即办”下的基层治理实践成效
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基层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投诉门槛较低,出现部分弱公共性的诉求
  • (二)基层兜底责任加重,各方权责边界区分模糊
  • (三)形式化工作增多,主动治理意识不足
深化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的对策建议
  • (一)建立诉求人信息透明化机制与诚信体系,有效降低弱公共性诉求
  • (二)完善诉求筛选和纠错机制,明确基层责任的分配与落实
  • (三)弱化量化考核,建立专项激励机制,增强基层常规自主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