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德基础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比较

作者:
向征
出版日期:
2024年2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2389字
所属图书:
构筑信任之基:诚信教育的中德比较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由基础教育机构即中小学来承担。中国和德国有着不一样的基础教育体系,在诚信价值观的培养方面也有很多的不同。在中国,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守则,如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强调,中小学生应“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这是对中小学生的言行准则要求。在德国,福禄贝尔认为,“学校是一种机关,它致力于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和他自己的本质和内部生活,教他了解和使他意识到各项事物彼此之间的内部关系、对人和对学生的关系,以及对一切事物之活的本源和不言自明的统一体的、即对上帝的关系。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一切事物扎根于、存在于、生活于上帝之中的见解,以便学生有朝一日能按照这种见解去处理生活和进行活动”。对中国和德国基础教育中的诚信教育进行比较,可以从教育体系、教育表现形式、教育管理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

基础教育宗教教育榜样教育诚信教育诚信管理

作者简介:

向征:向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共青团中央“青马工程”理论导师。曾受资助游学欧洲,从事社会伦理学研究,爱好寻访东西人文、自然之异同。近年来对信任问题尤为关注,常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思考探求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释解信任之缘起及其历史变迁。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文章30余篇。

文章目录
基础教育体系的差异
  • (一)中国:层级考试
  • (二)德国:提早分流
诚信教育的不同体现
  • (一)中国: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显性特征明显
  • (二)德国:隐性教育主导、兼顾显性教育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比较
  • (一)中国:统一编写
  • (二)德国:自主选择
“榜样教育”在中德两国基础教育中的不同地位
  • (一)中国:崇尚道德榜样
  • (二)德国:“没有榜样”的榜样
·两国基础教育中的“诚信管理”对比
·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