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德比较视阈下我国诚信教育的路径

作者:
向征
出版日期:
2024年2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9640字
所属图书:
构筑信任之基:诚信教育的中德比较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年来,各种举措的出台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社会的诚信水平,人们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越来越强,但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的诚信教育也进入了“攻坚期”。应该说,经过了系统的制度建设和诚信教育,在当今中国社会,已基本不存在对“为什么要守诚信”这样的智识问题的疑问。下一步的目标是将诚信教育推向深化。在与德国诚信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德国人在对“诚信”的把握上,法律准则要求是重要的标线,同时,在社会诚信建设方面,人们的诚信习惯性较为明显,社会责任感相对较强,社会成员能通过一些渠道参与到社会诚信建设之中。综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德国一些好的做法,我们认为,当前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信任水平、推进我国诚信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如何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辩识出并坚守必要的诚信原则;如何使人们实现从诚信的认知到诚信的践行;如何使人们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守诚信;如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自我教育社会诚信建设榜样教育诚信教育

作者简介:

向征:向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共青团中央“青马工程”理论导师。曾受资助游学欧洲,从事社会伦理学研究,爱好寻访东西人文、自然之异同。近年来对信任问题尤为关注,常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思考探求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释解信任之缘起及其历史变迁。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文章30余篇。

文章目录
以诚信心理培育养成守信习惯
  • 1.要引导诚信功利心理向守信自觉转化
  • 2.要引导诚信从众心理向守信自觉转化
推进诚信价值排序教育与诚信规范引导
  • 1.要通过诚信价值排序教育明确社会成员对诚信价值意义的认知
  • 2.要持续发挥我国传统诚信教育优势,加强诚信道德规范认知
  • 3.要协同政府、学校、媒体等多方面共同推动信用知识普及
·注重制度的教育功效
·加强对家庭诚信教育的指导
·引导全员有效参与社会诚信建设
·以诚信榜样教育感染群众
·推进诚信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