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道在屎溺”:厕所变迁中的生态-社会叙事——基于对云村的考察
作者:
李德营
牛瑜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5559字
所属图书:
环境社会学 2024年第2期(总第6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9.49-66
陈阿江
摘要:
厕所在生态-社会的互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既有讨论多集中于“卫生”“文明”等话语,欠缺对屎溺处置的分析。本文以云村为个案,从代谢循环的角度阐述厕所变迁前后的生态-社会互动状况:嵌入农业生产的传统旱厕系统以栏坑为核心,有着围绕积粪还田的空间结构和利用技艺,甚至村民在“惜粪如金”的观念影响下捡拾田野中的粪便、回收城市中的屎溺,形成了屎溺的生态利用之道;化肥的引入导致厕所的生产功能基本被终结,厕所的结构也被改造,卫生间成为核心并被复合了多种生活功能,而屎溺的处置则被忽视,甚至衍生了屎溺被随意倾倒等生态问题。综上,如庄子所言“道在屎溺”,以厕所为关键环节探讨生态-社会的互动状况有助于从生态利用之道弥补对于屎溺及厕所认知的不足,也有助于从生产-生活-生态关系的角度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甚至推进乡村生态治理实践。
关键词:
生态-社会叙事
厕所变迁
屎溺
作者简介:
李德营:
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问题与乡村治理。
牛瑜:
通讯作者,淄博市周村区委党校科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环境治理。
相关报告
福岛核污水排海网民评论的语义推理分析
生态人类学视野下藏族社会的洁净观与废弃物处置利用研究
农民参与乡村环境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以皖南S村厕所升级改造为例
“因地制宜”抑或“面子工程”——G省河村户用厕所改造的技术建构过程
乡村生活方式研究的经验路径与政策定位——兼及人居环境建设的反思
现代性反思抑或传统文化遵从:我国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减量偏好及阶层差异特征分析
互动治理视角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实践困境与原因
塑料资源回收处理的循环体系构建——中日塑料瓶处理的比较研究
“变宝为废”:可降解塑料政策实践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以N市可降解塑料袋处置为例
文章目录
·
厕所变迁的既有叙事:“卫生之道”
传统旱厕的“生态循环之道”
(一)云村概况
(二)传统旱厕:积肥与沤肥
(三)旱厕的延伸
厕所再造及其生态后果
(一)改造的核心:卫生间
(二)厕所再造的生态后果
·
结语:“屎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