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城市副中心“七有”目标“五性”需求居民满意度调查研究

作者:
陈锋 常蕊 徐宏宇 闫泽华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3291字
所属图书:
2024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的实现程度是北京市完善民生保障体系的基本点。本报告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务基本状况,以线上发放、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科学客观评估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时期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任务推进情况。研究发现,居民对“七有”目标、“五性”需求的满意度较高,其中,“五性”需求的满意度分值略高于“七有”目标,公共服务体系整体取得巨大成效。但劳有所得与病有所医领域满意度较低、空间供需不平衡不匹配、空间资源限制和政策阻滞等问题仍需关注。在此基础上,本报告建议,通过集中攻克痛点、完善政策保障、坚持规划引领等方式,系统性解决既有问题,巩固与提升北京市公共服务水平。

关键词:

居民满意度“七有”目标“五性”需求

作者简介:

陈锋: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乡基层治理、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等十余项,出版专著《乡村治理的术与道——北镇的田野叙事与阐释》,在CSSCI、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咨政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与厅局级决策部门采纳。曾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北京市第十四届优秀调查研究成果优秀奖、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等重要奖项。先后入选北京工业大学优秀人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北京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

常蕊: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人员。

徐宏宇: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讲师。

闫泽华: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讲师,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以科技、文化、社会关系为切入点的转型社会学。

文章目录
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总体情况
  • (一)幼有所育:近半数居民对普惠性幼儿园质量比较满意
  • (二)学有所教:居民高度评价市级教育资源的引入
  • (三)劳有所得:较低的就业服务知晓率影响政策满意度
  • (四)病有所医:社区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明显低于基本医疗服务
  • (五)老有所养:社区养老服务的居民满意度评价高于街镇和机构养老服务
  • (六)住有所居:居民对老旧小区改善情况的满意度评价较低
  • (七)弱有所扶:居民对儿童友好设施、无障碍设施的满意度评价较低
  • (八)便利性:停车便利性的居民满意度评价较低
  • (九)宜居性:公园绿地的多功能性有所不足
  • (十)多样性:居民对文化多样性的满意度评价优于体育多样性
  • (十一)公正性:居民对市民服务热线的满意度评价较高
  • (十二)安全性:社会治安的居民满意度评价最高
基本公共服务需关注的问题
  • (一)劳有所得与病有所医是居民最期待改善的领域
  • (二)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供需不平衡和不匹配问题仍然存在
  • (三)基本公共服务仍面临空间资源限制和政策阻滞
  • (四)居民诉求强烈的区域有待重点关注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的意见建议
  • (一)聚焦民生痛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居民满意度
  • (二)完善政策保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匹配
  • (三)坚持规划引领,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增量提质
  • (四)坚持诉求驱动,以街镇为单元精准破解居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