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处理看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长沙市某中学的个案研究

作者:
刘志红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报告页数:
30页
报告字数:
19426字
所属图书:
本土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实践与反思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以长沙市某普通中学处理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经验为例,指出学校对“偏差学生”的处理在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以及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协调配合方面存在限制。而这正是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作为一项初探性的研究,本文也尝试探讨学校社会工作的在国内的介入模式和对社会工作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刘志红: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框架和方法
·二、个案的基本情况
三、研究发现
  • (一)注重教育和控制,多将偏差行为视为品行问题处理
  • (二)介入模式主要为个人层面稳定取向,缺乏社会支持
  • (三)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声音常被忽视,需要理解和沟通
四、对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及社会工作教育的思考
  • (一)明确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 (二)重视宣传和推广工作
  • (三)建立整合的服务模式
  • (四)对学校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启示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