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高校的市场化改革与高校教师

作者:
石秀印 张荆
出版日期:
2012年10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2505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1~201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对高校的市场化改革与高校教师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高校正在推进的资金和人员市场化改革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高校教师收入出现无序状态和差距过大的情况;之后阐述了教师们的心思朝向市场,疏离教学和科研以及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居无定所,生活福利贫乏的情况,从而导致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进入低潮期;最后探讨了扭转高等院校改革的过度化市场倾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化高校高校教师

作者简介:

石秀印: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情调查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二级)。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社会治理、劳动关系、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等。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十余部,包括《农村股份合作制》《市场经济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当代中国社会流动》《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社会公正理论和政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等。

张荆:男,北京市海淀区人,日本一桥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教授、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法学教授,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学科部副主任、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学、法社会学、刑事政策学、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成果:《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与犯罪》、《国家行政效率之本——中日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合著)、《国际化背景下的首都人才机制研究》(执行主编)、《在日外国人犯罪》(日文版)、《金色的忧虑》(合著)等著作。2005年1月《在日外国人犯罪》一书荣获第六届日本菊田犯罪学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区矫正模式研究”、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北京市高校近五年来引进人才的使用情况的社会学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社会地位”等。

文章目录
·高校正在推进的资金和人员市场化改革
·高校教师收入出现无序状态和差距过大
教师们的心思朝向市场,疏离教学和科研
  • 1.教师的视线和精力被导向市场,涣散了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 2.教师的基本工资低于社会主流群体,为应对生活压力而为“稻粱谋”
  • 3.教师因收入低而自感寒酸,缺乏应有的教学自信和科研自信
  • 4.教师与别人相比感到收入和待遇不公,对于教学和科研产生懈怠
  • 5.教师与社会主流群体相比收入不公,减少对教学和科研投入
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居无定所,生活福利贫乏
  • 1.“博士不如农民工”
  • 2.“没有地方住”
  • 3.“成不了家”
  • 4.“孩子上不了学”
  • 5.“申请不到课题”
  • 6.“为生活紧张奔波”
  • 7.“未来能好吗”
  • 8.“我能成才成家吗”
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进入低潮期
  • 1.高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各类专业人员中最低
  • 2.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在各类专业人员中最低
对策建议:扭转高等院校改革的过度市场化倾向
  • 1.高等院校的过度市场化已经导致并将继续导致高校的管理混乱
  • 2.对高等院校实行公益、市场分途
  • 3.对公益高校教师实行公务员待遇,高薪养教
  • 4.建立与高等教师特点相适应的保障制度,提高福利水平
  • 5.规范高校和教师的市场行为,将市场经营限制在狭小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