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矛盾中利益受损人群的群体界限特征及其行为选择分析——基于北京市公众的社会矛盾调查
作者:
薄钢
张宗林
范文
出版日期:
2011年7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3860字
所属图书:
2011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7.185-204
刘金伟
陆学艺
唐军
宋国恺
张荆
李君甫
胡建国
摘要:
为了深入把握北京社会发展中的负面信息与主要矛盾,明确北京市目前社会矛盾的形式、公众的实际受益受损情况及其行为反应,本文对利益受损人群的背景特征、矛盾水平与利益受损比较等群体界限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公众应对社会矛盾的主动行为选择、被动行为选择等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发现公众利益受损时不作为居多,遇集体行为时具维稳意愿,公众利益受损面越广,不满情绪越高,行为越具冲突性。
关键词:
北京
社会矛盾
利益受损者
行为选择
作者简介:
薄钢:
张宗林:
张宗林,教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范文:
零点集团合伙人,社会事务研究部总监
相关报告
北京市社会矛盾指数及居民行为倾向调查报告
新时期北京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实践与完善
北京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构建研究
北京市居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态度与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坎村与坎村互助基金会概况
流动人口再就业行为选择与影响因素
社会结构变动与和谐稳定
当代中国阶级阶层结构变动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矛盾的变迁——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说起
新阶段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调整社会结构
文章目录
利益受损人群的群体界限分析
(一)利益受损人群的群体背景特征
(二)利益受损人群的矛盾水平与受损比较
(三)利益受损人群的具体特征
利益受损人群救济行为选择分析
(一)公众利益受损时沉默以对,遇集体行为时具维稳意愿
(二)公众利益受损面越广,不满情绪越强烈,行为越激烈
(三)价值性矛盾更不容易引发公众采取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