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儿童参与进行调查的数据基础上,采用统计假设检验方法,分性别、同胞结构和学校质量,对儿童参与情况进行了差异分析。其中,儿童参与的内容包括儿童的家庭经历、放学后时间分配、学校参与、校外教育、社会交往、网络参与、公共参与等方面。调查发现,女生和男生之间,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以及优质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在家庭、学校、校外乃至网络和公共参与中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性别结构差异分析儿童参与同胞结构
周金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
邹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在读硕士生。本文得到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的资助(项目号YETP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