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食物浪费与减缓长效机制构建

作者:
刘晓洁 郝秀平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1681字
所属图书: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食物浪费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得到了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减少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已成为加强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紧迫的全球性命题。中国《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及时、精准地将勤俭节约从道德层面的要求上升至法律规范,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界定食物损失与浪费的概念,分析中国食物损失与浪费的现状;聚焦城市餐饮业和校园食堂两个重要场所,从总量、结构、群体等方面分析食物浪费特征,以及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中国立法背后的文化思考与意义,剖析传统饮食文化与食物浪费的辩证关系;提出立法保障下减少食物浪费的新路径——食育及其概念、特征和目标,并提出减少食物浪费长效机制构建的主要路径,为国家减少食物浪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撑。

关键词:

食物浪费饮食文化食育

作者简介:

刘晓洁: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可持续食物系统与政策。

郝秀平:博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讲师,研究领域为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文章目录
·引言
食物浪费现状分析
  • (一)中国食物损失与浪费总量估算
  • (二)聚焦餐饮业食物浪费
  • (三)聚焦校园食物浪费
立法背后的文化思考与意义
  • (一)立法历程:背景与意义
  • (二)立法思考:传统饮食文化剖析
立法保障下的新路径:食育
  • (一)概念与内涵
  • (二)主要特征
  • (三)不同目标
立法保障下减少食物浪费的新机制
  • (一)加强顶层设计,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食育建设体制机制
  • (二)多渠道-多举措宣传,积极推动食物消费的绿色转型
  • (三)以儿童食育为重点,积极推动家校联合
  • (四)鼓励标准制定和经验推广,以点带面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