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

作者:
季为民 孙芳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字数:
26591字
所属图书: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根据2022年第11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数据,本报告对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目的、表现、影响、素养和安全等现实情况进行了综述,总结探讨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差异显著;亲子关系亲密程度影响未成年人上网行为;过度上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推进网络素养教育任重道远。在此基础上,建议社会各方达成共识,合力帮助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合理使用互联网;关注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差异及不平衡问题;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质量和数字素养能力;强化平台自律和网络监管,共同为未成年人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生态。

关键词: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网络素养互联网“原住民”

作者简介:

季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社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修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委会理事,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文化传播、青少年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数十项,编著出版研究报告集、访谈文集、专著(合著)30本,发表论文数十篇,共计1000余万字,如《新时代新文化》、《媒体融合: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艰难的新闻自律》(合著)、《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共筑基层教育中国梦:青年学者五省区调研报告》、《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系列)、《青年学者看中国》、《国情调研》系列丛书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届政府出版奖提名奖、中宣部好信息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特等奖、中国新闻史学会成果奖、优秀皮书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孙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

文章目录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基本状况
  • (一)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触网年龄呈低龄化趋势,手机在众多上网设备中占首位
  • (二)休闲娱乐成为未成年人主要上网目的,性别差异明显
  • (三)网络视频类应用成为当下热门,超过一半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
  • (四)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存在区域差异,但与全国水平差异不大
未成年人的网络表达、网络交往与其他网络文化
  • (一)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表达自我的场景之一,网络内容生态影响未成年人认知发展
  • (二)未成年人网络交往主要以现实关系为基础,结交网络新朋友有限
  • (三)网络模仿行为较为普遍多样,网络职业进入未成年人职业选择范围
  • (四)互联网后喻文化现象盛行,数字反哺成为普遍现象
  • (五)饭圈文化泛滥盛行,对未成年粉丝群体应予以高度关注
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网络引导与网络保护
  • (一)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特征认知清晰,基本具备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 (二)网络素养教育不容乐观,城乡未成年人接受网络素养教育比例均较低
  • (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进展显著,对保护效果需要持续关注
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城乡未成年人用网状况不均衡,乡村未成年人用网能力偏弱
  • (二)家庭环境会影响未成年人用网状况,用网分歧引发代际争执
  • (三)学校网络素养教育不足,不利于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升
  • (四)网络沉迷、网络依赖问题显著,过度用网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对策建议
  • (一)进一步推动缩小城乡未成年人用网差距,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 (二)构建和谐友爱的家庭亲子关系,推动代际在互联网运用层面达成共识
  • (三)优化学校网络素养教育内容,有效规避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问题
  • (四)互联网平台主动承担未成年人保护责任,相关部门加大网络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