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新社会阶层的构成性特征

作者:
袁博 张海东
出版日期:
2023年5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19287字
所属图书:
中国新社会阶层发展研究报告No.1
摘要:
过去4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型。改革开放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而且充分发挥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我国不断向经济大国与经济强国迈进。然而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可谓一体两面,经济结构的转型必然引发社会结构的变迁。在市场化改革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结构,尤其是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首先基于我国新社会阶层产生的社会背景,首先梳理了学术界与统一战线工作话语体系中有关新社会阶层的理论内涵与概念辨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分层理论与职业分类视角,提出了一个能够操作化的新社会阶层划分标准。其次,我们还从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出发,分别从该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政治面貌与政治参与意愿以及阶层认同与社会态度四个方面入手,勾勒出特大城市新社会阶层的“群体画像”。
关键词:

社会组织社会结构新社会阶层

作者简介:

袁博:社会学博士,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分层与流动、劳动力市场分割、新社会阶层等;主要研究成果:《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失业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基于职业特征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论文)、《中产陷落:美国新阶级社会的兴起与启示》(论文,合著)。

张海东: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等,在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社会不平等问题领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译著)20余篇/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2011)、《上海社会质量研究(2010~2013)》(2016)等。发表的论文包括《城市居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等。

文章目录
·新社会阶层的概念与划分标准
新社会阶层的规模与构成
  • (一)新社会阶层的分布比例与测算规模
  • (二)新社会阶层的构成情况
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
  • (一)人口学特征
  • (二)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
  • (三)政治面貌与政治参与意愿
  • (四)阶层认同与社会态度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