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0年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会交往中的自我表达

作者:
李永健 杨苏丽
出版日期:
2020年9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2138字
所属图书: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基于2020年“第十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通过对未成年人互联网上社会交往、自我表达的方式、内容、频率进行分析发现:微信已成为未成年人使用频率最多的社交软件,兴趣爱好是未成年人最常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信息,未成年人网络社交对象以认识的人为主。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的自我表达,具有“围观型”、谨慎消极的特征,且倾向于对生活中的烦恼“自我消化”。针对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会交往中的自我表达,应警惕游戏沉迷、泄露隐私、言论偏激等表现,需要国家、学校、家庭等从多方面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

关键词:

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会交往自我表达

作者简介:

李永健:

杨苏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前言
基本状况与主要特征
  • (一)微信超越QQ成为未成年人最常使用的社交软件
  • (二)社会交往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征
  • (三)自我表达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征
问题和潜在风险分析
  • (一)警惕网络交往中的游戏危害
  • (二)防止网络社交泄露隐私,过度网络交往影响学习
  • (三)警惕网络偏激言论、行为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影响
对策及建议
  • (一)正视未成年人网络社交和自我表达
  • (二)网络不能替代家庭陪伴与沟通
  • (三)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网络社交和自我表达要把握好“度”
  • (四)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规制仍需完善
  • (五)加强未成年人自我管理训练,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正确使用网络
  • (六)鼓励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相关研究的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