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会交往的基本状况

作者:
王凯山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5300字
所属图书: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以第九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2017)”调查为基础,结合详细数据,论述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社交的基本状况,发现中国未成年人在网络交往中呈现以下明显特征:“熟人社会”的延续,交往空间较为固定,交往中警惕且清醒等。作者认为,网络交往对于未成年人的双面作用应该引起警惕,对于沉迷和深度沉浸的风险,应该从法律、教育等多渠道入手进行防控。

关键词:

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会交往依恋研究

作者简介:

王凯山: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体融合与社会发展、新闻实务。

文章目录
·前言
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会交往基本状况
  • (一)“熟人社会”的延续
  • (二)腾讯平台作用凸显
  • (三)未成年人网络社会交往的“双面效应”
未成年人网络交往的“微社群”特征
  • (一)微社群中的信息披露:警惕且清醒
  • (二)微社群中的“角色塑造”:凸显自我的心理镜像
  • (三)微社群中的“社会交往”:谨慎且消极
未成年人网络交往中的“依恋”行为特征
  • (一)深度沉浸网络社交场域
  • (二)浅层参与网络集体行为
对策建议
  • (一)推动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完善,将相应的网络违法行为入刑
  • (二)教育部门应该按照疏堵结合的思路,不断出台和完善配套政策
  • (三)未成年人网络社交行为治理需要多个部门密切合作、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