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

作者:
杨斌艳 吕静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14590字
所属图书: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在分析我国未成年人(8~18岁)互联网运用的现实状况、行为特征和存在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互联网应用已经在(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未成年人群体中全面普及;手机成为最重要的上网终端;首次触网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互联网辅助学习的功能被重视并被积极运用。为促进未成年人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建议在健康科学使用互联网以及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学习方面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网络社交

作者简介:

杨斌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网络信息与智能传播研究室主任、传媒调查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舆情与社会治理、新技术与传播、青少年与互联网。2010年起参与“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项目,该项目已出版《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9部,完成多项对策研究。2016年获《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

吕静:吕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前言
互联网运用现状
  • (一)“Z世代”几乎人人使用互联网,普及率接近100%
  • (二)上网设备多样化,以手机接入为主
  • (三)上网地点从家庭扩展到随地
  • (四)网络接入方式的城乡差距缩小
  • (五)孩子网络接入方式与孩子跟父母的感情相关
  • (六)手机成为主要上网方式,接近总体网民水平
  • (七)近七成人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前
  • (八)首次触网年龄与多项属性显示出相关性
  • (九)未成年人上网频率增加,1/3的人每天上网
  • (十)父母对于未成年人上网频率产生较大影响
  • (十一)上网时长得到控制,七成人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 (十二)上网时长在年级、是否寄宿和与父母感情状况方面呈现一定的差异
  • (十三)娱乐放松仍是主要目的,学习用途增加
  • (十四)“在线学习”的应用明显增加,通过互联网学习的诉求增加
  • (十五)网络运用在不同年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 (十六)未成年人新闻获取方式全面更新
互联网行为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 (一)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生活必备,学习助手功能开始凸显
  • (二)手机拥有和移动上网重新定义学习、娱乐与社交
  • (三)未成年人网络行为和习惯受网络流行产品和文化的影响大
  • (四)父母对未成年人网络运用影响持久而深远
对策建议
  • (一)大力推进网络素养教育,亟须网络素养教育的规范和标准
  • (二)保障公开免费获取的在线知识的准确与权威性
  • (三)提供更多的优质免费在线课堂、在线辅导等教育资源
  • (四)重视网络流行文化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