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十年来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变化趋势

作者:
杨斌艳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18302字
所属图书: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依据2006~2017年完成的九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十年间中国未成年人在互联网运用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①网络接触更容易、更便利、更普及,触网年龄提前;②手机上网成为主流,网络使用更为健康科学;③网络应用更加丰富多彩,学习助手效应凸显;④未成年人网络学习和获取上网技能的能力增强,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更和谐;⑤未成年人追逐新潮应用,对于网络流行文化反应敏感;⑥作者将这些变化置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整体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和剖析,指出:十年来未成年人上网的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时代“网络强国”战略下,未成年人上网面临了新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对策建议:①保障网络知识的准确权威;②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有效性评估;③未成年人网络购物和数字支付的安全隐患,需尽快防范。

关键词: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变化趋势

作者简介:

杨斌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网络信息与智能传播研究室主任、传媒调查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舆情与社会治理、新技术与传播、青少年与互联网。2010年起参与“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项目,该项目已出版《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9部,完成多项对策研究。2016年获《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

文章目录
·前言
重要变化及整体趋势
  • 1.未成年人互联网接触率持续上升,远高于整体互联网普及率
  • 2.城乡未成年人触网率的差距逐步缩小
  • 3.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低龄化趋势明显
网络接入:手机主导下的多样化链接
  • 1.拨号—宽带—移动
  • 2.网吧成为历史
  • 3.手机变成上网主要终端
上网行为:健康科学上网、随时随地按需上网
  • 1.随时随地、一天多次上网成为现实
  • 2.多次短时上网代替一次性长时间上网
  • 3.关注长时间上网对于视力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网络应用:从玩到学,从单一应用到丰富多样
  • 1.娱乐休息类一直是未成年人最为主要的网络应用
  • 2.网络社交应用多样
  • 3.网络学习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已有网络学习内容和服务仍不能满足需求
上网技能的获取和增长:自主学习胜过父母/老师帮助
  • 1.主动学习能力很强,学校课程日渐普及和丰富
  • 2.父母对未成年人的指导虽有改进,但是难有大的突破
网络运用特征:追逐潮流下的坚持和钟爱
  • 1.QQ是持续的钟爱
  • 2.微信迅速成新宠
  • 3.没法上网成为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最大阻碍
被忽视的背景及问题反思
  • 1.未成年人触网率十年变化曲线的背后
  • 2.调查和问卷变革的背后是互联网发展的现实
  • 3.未成年人上网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
对策建议
  • 1.保障网上所获知识类信息的可靠性、科学性
  • 2.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有效性评估
  • 3.对网络交往中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打击
  • 4.未成年人网络购物和数字支付的安全隐患,需尽快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