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性别比较

作者:
季为民 李沐芸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19209字
所属图书: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根据2022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从性别比较的视角出发,对我国未成年人中男女生互联网运用的现状和差异、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男女生互联网使用功能上存在“性别鸿沟”,女生的近视率更高,男生更易因为上网问题与父母产生争执。建议针对男女生的媒介使用习惯,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警惕“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生互联网生活的影响;倡导“参与式教育”,搭建沟通渠道;增加素质拓展课程,重视近视问题。

关键词: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性别比较

作者简介:

季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社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修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委会理事,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文化传播、青少年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数十项,编著出版研究报告集、访谈文集、专著(合著)30本,发表论文数十篇,共计1000余万字,如《新时代新文化》、《媒体融合: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艰难的新闻自律》(合著)、《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共筑基层教育中国梦:青年学者五省区调研报告》、《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系列)、《青年学者看中国》、《国情调研》系列丛书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届政府出版奖提名奖、中宣部好信息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特等奖、中国新闻史学会成果奖、优秀皮书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李沐芸: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学生。

文章目录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性别比较基本状况
  • (一)未成年人中男生的触网年龄平均值早于女生将近1岁,接入沟存在
  • (二)男女生互联网使用时长相近,使用沟弥合
  • (三)未成年人中女生对新媒体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好,女生的技能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
  • (四)男女生数字反哺意愿与年龄成反比,整体上男生的数字反哺意愿高于女生
  • (五)未来职业选择
  • (六)女生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要高于男生,但在网络空间的表达欲望更低
  • (七)男女生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的App偏好不同
性别差异下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女生的近视率要高于男生,户外运动时间少于男生,男女生近视发生率与年龄成正比
  • (二)互联网使用功能存在“性别鸿沟”:男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女生更多扮演“消费者”的角色
  • (三)男生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意识较差,网络素养有待提升
  • (四)女生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跟风模仿”的情况,男生模仿的意愿低
  • (五)未成年人的求助意愿与年龄成反比,男生在面对互联网上的威胁时,求助意愿更低,更易于发生互联网安全事件
  • (六)男生更容易因为上网问题与父母产生争执,争执情况与年龄成反比
对策建议
  • (一)针对男女生的媒介使用习惯,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媒介素养教育
  • (二)关注大众媒介的传播内容,警惕“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未成年人互联网生活的影响
  • (三)倡导“参与式教育”,搭建基于性别特点的亲子沟通模式,让未成年人成为保护规则制定的“主体”
  • (四)多方共举:重视女生高近视率问题,鼓励女生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