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双减”之下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消费变化分析

作者:
赵卫华 李晶晶 侯娜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2534字
所属图书:
2022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摘要:

2021年7月起,国家出台并实施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庭教育负担,也是基础教育领域一项重大改革,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深刻影响。本文结合统计数据、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双减”后北京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消费的变化及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双减”后,北京市居民教育支出总体下降;支出项目内容和形式发生变化,课程类培训消费项目总体减少,但非课程类培训变化不大;培训由线下转为线上;课外教育消费出现新的分化等。“双减”后居民的教育期望并没有变化,教育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为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校内需要提质、扩容、增效,满足多元教育需求;校外可以依托公益机构,提供更多公益性教育服务;针对家庭要加强家长教育,推动家庭教育理念转变;从教育行政机构来说,要稳步推进政策、加强执行效果评估,不断优化政策细节,推动“双减”政策稳步落实。

关键词:

教育消费“双减”政策教育焦虑

作者简介:

赵卫华:山东单县人,山东大学社会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副教授、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研究领域主要有消费分层、消费社会学、社会建设与社会政策、人口健康、社会结构等。2005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课题多项,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地位与消费——中国社会各阶层消费状况分析》等专著两部,参编著作多部。

李晶晶: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

侯娜: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

文章目录
·北京“双减”政策的实施
城镇居民教育消费的变化
  • (一)“双减”后城镇居民教育支出有所下降
  • (二)教育消费支出项目内容和形式变化
  • (三)课外教育消费出现新的分化
·教育消费背后的高期望和高焦虑
政策建议
  • (一)对学校来说,要提质、扩容、增效,满足多元教育需求
  • (二)在校外,要以公益机构为依托,提供更多公益性教育服务
  • (三)针对家庭,要加强家长教育,推动家庭教育理念转变
  • (四)对教育行政机构来说,要稳步推进政策、加强执行效果评估,不断优化政策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