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源源
机构:
个人简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教师政策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和一般课题、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国教育学刊)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 县域教师交流
    张源源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书在分析教师交流政策的演进脉络与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研判各省在教师交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梳理了当前县域内教师交流政策的执行情况,指出,政策制定过程忽略执行主体的政策认同和动力激发、未充分考虑执行主体的交流需要与利益诉求,以及政策配套措施不健全、评价与监督准则不完善等。因此,本书构建了基于积极差异补偿标准的教师交流激励机制和多元弹性的教师交流评价约束机制。此外,本书还通过对L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典型案例的研究,为更好地完善教师交流制度提供实践样板。
  • 县域教师交流研究绪论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文介绍了县域教师研究的缘起和研究方法,在对教师交流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界定了相关概念。城乡师资配置失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教师交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学者对教师交流的相关研究集中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面。本文辨析了“教师流动”与“教师交流”的区别,指出教师交流指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区域内学校师资配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通过城乡交流、轮岗、支教等多种形式在城乡范围内统筹调配教师资源,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进而构建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
    关键词:
  • 教师交流政策的历史沿革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文梳理了中国教师交流政策的历史脉络,从三个历史阶段分析了不同时期教师交流政策的缘起、特征及具体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为大力扶持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缩小地区间教育发展差距,全国制定初步的支教教师政策,进入援助式交流阶段。进入21世纪后,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全国制定城镇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教育政策,逐步跨入城乡互动式交流阶段。经过10余年的推进,共同体式的教师交流活动蓬勃发展,各地逐步探索出区域内的教师流动机制,通过教育共同体的组织形式统筹协调教师资源配置。
    关键词:
  • 县域内教师交流的政策文本与执行样态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文主要分析了县域教师交流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所发布的教师交流政策进行文本分析,提取各地区政策文本的特征性因素。其次,本文根据有关教师交流制约因素的调研数据,分析了交流教师的自身情况和教师交流的情况。最后本文通过数据分析综合研判教师交流政策的执行效果:就政策执行主体而言,校领导与交流教师持消极的观望态度,交流意愿不强,交流教师大多以职称评定为目的,功利性较强;就学科结构而言,交流教师学科分布略有失衡,主要以语文和数学教师为主。
    关键词:
  • 县域内教师交流政策的成效与问题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文对教师交流政策的现阶段成效及相应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教师交流政策在政策设计、政策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从政策的价值目标和教育治理的逻辑视角出发,教师交流政策文本设计与再设计过程在角色定位、民主决策、利益保障机制、配套措施机制、评价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系统性问题。政策文本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刀切”式的象征性执行问题,交流模式忽视了政策对象的客观现实和主体意愿,政策宣传忽略目标群体的政策认同和动力激发,政策推行忽略了目标群体的政策认同和动力激发。
    关键词:
  • 县域内教师交流的制约因素与机制梗阻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文主要对政策文本及影响教师交流政策执行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指出,当前县域内教师交流受物质因素、家庭因素、职业发展因素等多重因素制约。教师交流政策主要存在激励机制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两方面问题。县域内教师交流政策现行的补偿标准没有发挥出补偿最基本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补偿标准无法抵消教师的实际损失,抵偿性激励作用不足;补偿标准忽视学校边远艰苦程度,保障性激励作用有限。县域内教师交流政策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则主要表现为:评价标准模糊,评价约束流于形式;评价标准过于单维,不能完全发挥评价约束的作用。
    关键词:
  • 教师交流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文主要对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的教师交流政策进行分析。日本在“二战”之后确立“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推动了日本教育公平的发展,对我国的启发主要包括完善交流教师津补贴体系、明确法律保障、给予地方充分的自主权等。美国政府通过促进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改善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过程中的问题,对我国教师交流政策在把控教师质量、提高奖励金、建立评估体系方面的改建和完善有借鉴意义。英国、法国将“教育先行”作为基本国策,较早实施了教师交流政策,对我国教师交流制度确定薄弱学校的衡量标准、尊重教师交流意愿等方面具有启示。
    关键词:
  • 县域内教师交流的机制优化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文主要构建了县域内教师交流评价标准和激励相容机制。本文首先指出,确立与地方特征适切的交流目标与模式、内化为所有教师认可的职业约束等是县域内教师交流机制优化的前提条件。其次,本文依据交流任务、评价本质以及评价保障等约束性条件,提出分层分类的交流教师评价标准的设计思路,包括教学型交流教师评价标准、专业发展型交流教师评价标准。最后,本文从经济补偿、发展补偿、机会补偿三个维度出发建构县域内教师交流激励相容机制,以激励教师实现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激励教师由被动参与转变到主动有效参与。
    关键词:
  • 县域内教师交流模式及其适宜性研究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文提出了六种县域内教师交流模式,并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受地理交通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模式多样。在地理交通条件便利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教师交流轮岗政策通过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现良性有序的全员轮换;在区域间及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地区,各地方逐步探索出联校共同体、单向支援、双向交流、定岗走教等交流模式,有序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在教育发展相对薄弱且地理交通条件不便的地区,远程互动模式则成为交流轮岗政策推进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
  • 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典型案例研究——以L市三种模式为例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文主要总结了L市探索教师交流模式的实践经验。2018年秋季,L市G区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并在集团内部积极开展教师交流工作,推动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2017年起,L市Y区探索实施“区管校聘”改革,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师交流工作,促进了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2017年L市K区创新探索学校共建办学模式,深入开展教师交流工作,进一步实现了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此外,本文对教师交流机制进一步优化提出了构建交流教师角色适应路径、健全交流教师利益补偿机制、健全岗位聘用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